-- 作者: e604
-- 發表時間: 2015/03/22 10:51am
父母雙亡的小樹,跟著爺爺在山中生活,爺爺也會利用一些機會來教導小樹,爺爺也替動物取名字,如:憂鬱男孩、瑞皮特……等。這讓我讀這本書時更覺親切,就像把動物視為朋友,在山中,所有動植物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人是特別的生物,而對其他動植物有所歧視,人們也不再是萬物主宰者,書中所傳達的萬物平等的理念使我改變對世界的看法。人類總喜愛把自己當成這個星球的主宰者,濫伐植物、濫殺動物,甚至為了搶奪資源而引發戰爭。我們何不學習小樹的爺爺與自然和平相處呢? 而在爺爺與奶奶的語言中,認為政客不需要每天想著一些字來擾亂人心,他們認為「我愛你」、「我瞭解你」都是同樣的意思,只要以「我親你」的動作就足以傳達內心最真誠的愛。在印地安人認為「愛」、「瞭解」其實不需要用這麼繁文縟節的字,只需要用「親」就能感受彼此的精神心靈。製造許多艱澀的單字,單純只是顯示自己的智慧才能,其實早已經喪失能感受到對方精神心靈的本能了。語言,不在於多而繁複,而要那種可感受到彼此心靈的一種媒介,現代人都喜愛用很繁複的語言來表達情感,這只是多此一舉。 小樹從一個城市男孩變成道地的山地男孩,在自然的圍繞下,能與樹溝通、藉由風傳達自己思緒給爺爺、奶奶、柳樹約翰,我非常憧憬這樣能在自然陪伴中的成長,看著這本書,就覺得有一股魔力要把我拉進去,也彷彿讓我體驗到這樣的成長方式,這或許是這本書封面「凡是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永遠忘不了他們是在何年何月何地,還有為什麼會買下它的,小樹的讀者們將永遠記得,他們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爺爺也教會小樹許多世界上的道理,有一次基督教徒用牛來欺騙小樹,當小樹把牛牽回山中時,那隻牛早已得了疾病而瀕臨死亡,爺爺就教小樹如何去識別人的內心是否存的善意還是邪念。 當小樹要面臨與爺爺、奶奶、狗兒們的生離死別,其實我也能感同身受。要與最親密的家人們天人永隔,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是走出那種深沉的傷痛。但是,小樹把親人的死亡,視為他們只是回歸大自然。現在的人可能無法如此豁達吧!看完了少年小樹之歌之後,我認為原來,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如果換成另一種角度看待死亡,才不會永遠被陰霾所隱藏住了,或許這就是現代的我們所需要轉換的心境。 古代的印地安人懂得與自然和平相處以及那種淳樸的性格,但是現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任何人都可能存著害人之心,但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應該要仿效古人,不要費盡心思要怎麼傷害別人、搶奪別人所擁有的物品,應該想著怎麼讓自己有著更好的成就,甚至還要找回那被我們遺忘的淳樸且如同小樹爺爺所展現的生命智慧,找到與自然共處的生存之道,並從中體驗單純真正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