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台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閱讀網站 (http://210.243.21.90/cgi-bin/leobbs.cgi)
-- 閱讀回應 (http://210.243.21.90/cgi-bin/forums.cgi?forum=29)
--- [12.01] 80623丁品方 (http://210.243.21.90/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441)


-- 作者: m806
-- 發表時間: 2012/12/01 06:05am

我認為,這本書用極為反諷的手法凸顯了不注重細節的悲哀:它鉅細靡遺的史書本中的人物的嘴交待了每一件事,讓渡者不斷得替書中的人們著急,希望他們注意到存在彼此身上和語言中的細節,甚至是他們彼此的缺席,藉以避開悲劇;而書中人們卻只專注於扮演他們自己的角色,最後我們眼睜睜的看著結局像是不可避免的來臨,威利死去、比夫逃離,而書中人物傾向相信這就是命運。讀完後,對於這樣反諷的顫慄也就不可避免的被喚起:我們有多少次把沒有看見的細節推諉給命運?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錯過了許許多多的細節?我們是不是已經扮演了註定的角色?我們沒有旁白的人生劇場中,誰來當我們的觀眾,告訴我們怎麼避開悲劇?然而,儘管我們會顫慄,卻不至於被嚇壞。我們依舊高度集中並樂於被帶入戲中而不自知。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配稱上經典之處,它就像所有偉大的作品一樣,讓我們自願的進入、接受、並帶著一些領悟離開,作者和觀眾之間很難找到刻意和做作的痕跡。
這個故事裡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威利夢想成功、比夫夢想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哈皮夢想賺大錢、琳達夢想一個美滿的家庭…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多半也說得上來一兩個夢想一樣。可是,他們相同的也被夢想害得很慘,威利因為始終搞不清楚什麼是成功,只好不停用夢想麻痺自己;比夫因為不敢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被迫接受威利的夢想;哈皮因為沒有人在乎他的夢想,所以他只能做一個最大的夢;琳達因為太在乎威利,而不管其他人的夢想;書中反倒是他們的鄰居查利看起來最沒有夢想、卻也活的最順遂。就像他自己說得:「我自己一輩子沒有經歷過什麼倒楣事。」如果威利也跟他一樣不執著於夢想,就好好得過日子,也許會跟查利一樣變得很無聊,可是會不會過得好一些?會不會少去很多痛苦?我不由得懷疑:「是不是沒有夢想,就是最奢求的夢想?」


© 中文版權所有: 台北市私立靜心小學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60830